2020年大豆全年进口总量在预期之下突破一亿关口。2020年1-12月大豆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10032.7万吨,比2019年的8851.3万吨增长13.3%。
实际上,1995年之前我国还是大豆净出口国,随着后来肉蛋奶和油脂的需求大幅增加,大豆的进口规模越来越大,直至今年首次突破1亿大关,突破历史极值。
尽管我国进口大豆这么多。可目前国内大豆价格仍然是高价维稳,为什么会这样?简单的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内需求增加。
下面我们先说说昨日各地大豆价格情况,之后再说说我国进口大豆的现状原因分析等。
一、大豆价格稳,后期还应看进口情况
16日黑龙江讷河:毛粮2.7元,塔粮2.8元;黑龙江尚志:毛粮2.75元,塔粮2.85元;黑龙江富锦:毛粮2.65元,塔粮2.75-2.8元;黑龙江克东:毛粮2.6-2.65元,塔粮2.75-2.78元;黑龙江黑河:毛粮2.7元,塔粮2.8-2.85元;内蒙古大杨树:毛粮2.65-2.67元,塔粮2.78-2.8元;安徽地区:净粮3.3-3.4元;河南地区:净粮3.2-3.35元;山东地区:净粮3.35-3.45元。
目前看,东北产区疫情防控,物流和购销上量受影响,尽管临近春节,但市场上量并没有出现扎堆现象,就目前的市场购销来讲,大豆价格更多的是偏稳,难大涨,也难有大跌。
春节前大豆价格都将维持一个大体偏稳行情。年后则需重点关注进口大豆和港口的动态,大豆目前的高价除了国内供需偏紧市场看涨预期外,最重要的就是进口大豆的高价,进口货源紧张及以国外疫情形势这都是进口大豆涨价的主要原因,但三四月份南美新季大豆收割可能会对国内的进口大豆有所影响,后续需关注港口流向动态及进口大豆为主。
二、有关我国粮食进口(包括大豆)的一些情况
最近,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主任黄汉权曾对此表示,我国粮食进口同比有所增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内需求增长较快,二是国内外粮价倒挂。
今年我国粮食进口(包括大豆在内)突破纪录,说明了我们的粮食现状还是总量不足,仍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主要是受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两个变量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以及现在的农业资源实际上不能完全满足我们自己的消费,构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压力。
从最近的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来看,粮食价格仍然面临着动荡不安!
首先是美国供需报告的公布,再次点燃新一波粮价上涨,这背后的原因即是饲料供应的紧俏,美国农业部下调全球大豆和玉米期末库存,其中,全球大豆期末库存数据下调130万吨,至8430万吨,另外美豆和美玉米单产下调也超出市场预期。美国农业部新一年里的首份重磅报告预示着2021年农产品市场将是动荡剧烈的。
与此同时,全球大豆市场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俄罗斯宣布将在2月1日至6月30日对欧亚经济联盟以外国家加收30%的出口关税;由于天气持续干燥加剧减产担忧,南美大豆产量前景不明,供应预期下滑,巴西大豆作物种植推迟3-4周以上,全球大豆供应偏紧,预计国际大豆价格高位震荡。
我国虽然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但粮食安全的基础仍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粮食供求在未来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其中比较严峻的属饲料粮问题,大豆、玉米、高粱都要进口。另外植物油去年的进口量983.1万吨,同比增加3.1%。
而大豆缺口大是由我国的资源禀赋决定的,很难做出改变,因为大豆是土地密集型品种,如果按需种植,势必要挤占6亿多亩的三大主粮的种植面积。所以,适度进口也是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月1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要优化品种结构,重点增加高油高蛋白大豆、饲用玉米和优质水稻,强筋弱筋优质小麦供给,扩大油料生产。
1月初,农业农村部明确布局2021年中国粮食生产,做到“稳大豆、增玉米”,将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力争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提高单产和品质,确保用于豆制品等的食用大豆国内自给。黑龙江紧随其后落实粮食面积产量任务,确保大豆播种面积在6000万亩,坚持适区适种,调优品质结构,引导农民选择亩产350斤以上的高产高蛋白高油大豆品种,释放优良品种增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