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二师兄”又在朋友圈被刷了一波屏。起因是,国家统计局发布了9月份CPI数据。9月CPI同比涨幅“破3”了。而推升CPI的主要原因就是猪肉价格的上涨。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沈赟在解读数据时称,9月份,猪肉供应偏紧,价格环比继续上涨19.7%,涨幅比上月回落3.4个百分点;同比价格上涨69.3%,涨幅扩大22.6个百分点。
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多家菜市场和超市发现,10月份以来,猪肉价格集中在每斤25元至30元。
而从北京地区的批发商了解到的价格信息来看,9月初,白条猪价格达到每斤16元的历史峰值,此后大部分时间的肉价都是低于16元。
稳猪价政策密度加大
猪价持续上涨,老百姓还能吃得起吗?
别慌,近期国家及地方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稳定生猪生产和供应,还加大储备肉投放以平抑价格。未来相关政策还会加大力度。
8月21日召开的国常会部署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5大措施,包括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发展规模养殖,支持农户养猪;提升疫病防控能力;保障猪肉供应,增加地方猪肉储备。
9月4日召开的国常会要求,保持物价总体稳定,落实猪肉保供稳价措施,适时启动对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9月26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通过取消不合理禁养限养规定、保证主产区饲料供应等,促进生猪产能加快恢复,做好进口和储备调节等工作,保障节假日等重要时段食品市场供应及价格稳定,密切关注部分关联产品价格变化,防止物价联动上涨。
从部委层面来看,8月末至今,农业农村部、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银保监会等多部门相继10次表态,力促猪肉保供稳价,支持生猪生产发展。
除了各部委出台的多项举措外,还有更加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国家向市场投放大量的储备冻猪肉。从9月开始,商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多次开展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工作。至国庆节前,共有3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市场。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猪肉达132.6万吨,同比大幅增加43.6%。这一数字比去年全年119.3万吨的进口规模还要多。
各地也积极行动,全国已有18个省份出台了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猪肉市场已经逐步稳定
种种迹象显示,猪肉价格涨势已经趋缓。
据商务部监测的上周(10月7日至13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数据,猪肉价格为每公斤42.46元,比前一周上涨14.8%,但近几日涨幅有所回落。
北京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9月份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创下了新的历史高点,这种高点可能就是此轮肉价的峰值。随着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恢复生产、保障供应、稳定肉价的措施,养殖场对后期肉价继续上涨的预期已经收窄,猪价已经出现松动。
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马有祥日前在2019生猪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新农业与新零售产品对接会上也表示,今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将探底趋稳。猪肉市场已经逐步稳定,当前生猪生产恢复进入了关键时期。
年底正值猪肉消费旺季,如果看到猪价出现波动也别紧张,鸡鸭牛羊等替代消费品可以满足肉食爱好者的胃,豆制品和鸡蛋可以满足健身爱好者对蛋白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