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全国不同地区猪价呈现大幅上涨,东北地区也不例外,近两日东北猪价出现小幅调整,但是当地生猪存栏大幅减少,叠加养殖端扛价,猪价短暂下调后再度上涨。近期猪价疯涨,有人认为,价格之所以上涨是因为供应得不到保障,甚至有人预言猪肉将出现供应危机。
屠企压价失败,猪价再次上涨
因东北猪价快速上涨,终端走货一般,当地屠宰企业成本压力增大,部分屠宰企业压价,在缺猪的时代,能否成功?
20日东三省猪价短暂下调后,21日稳中有涨,今日再度实现大幅上涨。
目前东北外三元生猪均价为22.93元/公斤,与昨日相比上涨0.6元/公斤。辽宁、吉林、黑龙江外三元生猪均价分别为23.3元/公斤、23.1元/公斤、22.4元/公斤,与昨日相比辽宁、黑龙江上涨0.7元/公斤,吉林上涨0.5元/公斤。
辽宁规模场生猪出栏价在23—23.8元/公斤,黑龙江规模场生猪出栏价在22—23.4元/公斤,吉林规模场生猪出栏价在22.6—23.2元/公斤。
白条价格整体来看稳中有涨。黑龙江白条价格稳定,吉林、辽宁白条价格小幅上涨。
辽宁某厂屠宰量近两日有所下滑,屠宰量整体不高。主要来自两方面原因,一是当地人口稀少,消费有限,而且目前仍处于猪肉消费阶段性疲软期,二是外调量减少。
综合来看,东北本次压价难成功,主要是当地生猪存栏大幅下降,叠加中秋临近,养殖户看好后市行情,惜售情绪浓厚,屠宰企业收猪难度较大。但目前终端消费不佳,白条走货量不大,供需柏一霞,东北猪价短期稳定为主,局部低价补涨。后期随着供应缺口扩大,猪价上涨是必然趋势,目前的调整无需太过担心,建议养殖户养好猪,合理安排出栏节奏。
猪肉供应断货?其实并不是
事实上,我国猪肉供应是有保障的。
先看屠宰量。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7423.24万头,比2018年同期的8070.69万头下降8.02%,但比2017年同期的6805.87万头大幅上涨了9.07%。众所周知,全国生猪供应在2016年出现短缺,2017年随着产能恢复供需大体平衡,2018年供应过剩导致价格大跌。当前,生猪供应量虽然低于供应严重过剩的2018年同期,但还是高于供需大体平衡的2017年同期。鉴于猪肉消费量大致稳定,可以肯定地说,当前生猪供应充足,市场价格缺乏继续大幅上涨的基础。从北京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销售形势看,虽然近期日均上市量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但每天运抵市场的白条猪仍然连续出现卖不完“被迫返厂”的现象,这说明供应量是超过需求的。
再看猪肉冻品库存量。一般来说,库存导致屠宰厂成本增加,在行情好时,厂家倾向于积极出货。近期猪价偏高,厂家积极清理库存,入库动作不多,冻品库存逐渐减少。卓创监测数据显示,4月份,重点食品企业平均冻品库容比为35.10%,比去年同期上升7.80%;1月份至4月份平均冻品库容比27.33%,环比上升10.73%。这里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数据——全国重点监测的食品企业今年1月份至3月份库存冻猪肉92950吨,比2018年同期库存冻猪肉65160吨大增42.65%。这也说明,当前猪肉供应是充足的。
此外,我国猪肉进口继续保持高位,可有效补充国内需求。自2011年以来,我国猪肉及生猪产品进口量持续稳步增加。2016年进口猪肉高达160万吨,超过2011年至2013年的总和。海关数据显示,仅今年第一季度,我国进口生猪产品就高达56.73万吨,总额9.62亿美元,其中,进口猪杂碎23.28万吨,进口鲜冷冻猪肉33.42万吨。从来源国看,我国进口猪肉主要来自西班牙、德国、加拿大、巴西和美国,分别占20.5%、18.3%、15.8%、9.5%和6.8%,可有效防控市场风险。
不可否认,非洲猪瘟疫情对后期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应看到,我国非洲猪瘟疫情总体可控,防控态势逐步向好。当前,各主产区有关部门正采取多种积极措施保障生猪生产。比如,全国生猪调出大省山东于5月22日召开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启动对一级以上种猪场临时性生产补助,保护生猪核心产能,确保基本生猪生产供给能力,并对各类种猪场、生猪养殖场、规模以上生猪屠宰加工厂自去年8月份至今年年底的新增贷款给予综合贴息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