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作为我国城乡居民主要副食品,其价格变动一直备受各方关注。近一年来,我国生猪价格波动较大,先跌后涨,一年内振幅高达60%。一季度,生猪出栏存栏均明显减少,其中生猪出栏同比下降5.1%,3月底生猪存栏同比下降10.1%,能繁母猪存栏减少尤为明显。生猪产能下降幅度之大为近年少见。能繁母猪存栏下降会影响约10个月后肉猪出栏量,因而猪肉后期供应明显偏紧,生猪价格仍存在继续大幅上涨的风险。
造成生猪价格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是2018年8月份爆发的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初期,养殖户恐慌心理加剧,大量养殖户主动抛栏导致猪肉阶段性供给增加,猪肉价格阶段性下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为防止疫情范围扩大,从9月份开始实施跨省活猪禁运政策,这一方面有效阻断了非洲猪瘟的部分传染途径,但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国内生猪市场的供需关系,区域性矛盾突出。
生猪价格在全国产销区出现了严重分化现象,主产区大量活猪积压导致价格骤跌,依赖生猪调入的地区则由于供给不足导致价格上涨,以至于主产区和主销区猪价相差一倍多。虽然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跨省活猪调运政策也有所调整,产销区价格分化现象有所缓解,但由于供应偏紧,生猪价格仍存在大幅上扬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从消费结构看,猪肉消费占肉禽类消费总量比例超过60%。其价格大幅波动可能造成生猪养殖产业无序动荡,也容易造成CPI较大幅度波动,对民生造成冲击。4月份,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4.4%,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
为保障供给以防止生猪价格过快上涨,促进生猪养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一要继续加强猪瘟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非洲猪瘟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我国生猪养殖密度高、整体防疫水平低,加大了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难度。根据其他国家和地区防控非洲猪瘟的经验来看,要稳定生猪出栏和价格,需要政府采取有效的扑杀、防疫、调运及补偿措施。猪瘟疫情防控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不断强化防控措施,抓住生猪屠宰、转运等关键环节,强化养殖环节疫情排查,提高疫情早期发现能力,同时落实好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政策。
二要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引导养殖户预期。受防疫、运输等养殖成本上升影响,目前生猪养殖户生产信心尚未恢复。应加强生猪产业信息化建设,加强生猪屠宰环节监测,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建立龙头企业联网直报平台,保持监测数据稳定性和数据质量。继续强化市场监测预警能力,加强猪肉批发市场价格和交易量动态监测,加大权威数据信息发布力度,加强信息推送和服务,合理引导养殖户增养补栏,同时加强防疫教育。
三要优化生猪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针对当前生猪供给不足的现状,应积极扩大全国尤其是生猪自给率低的销区生猪生产,逐步提高生猪自给率。对于生猪自给率较高的主产区,应科学规划屠宰产业布局,加强区域内统筹规划布局,加快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