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当地时间17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显示,一场大范围的蝗灾席卷了西非、东非和南亚20多个国家,受灾面积总计1600多万平方公里,数千万人的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这份报告显示,非洲之角是此次蝗灾的重灾区,其中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索马里遭遇25年来最严重蝗灾,而肯尼亚正经历70年来最严重蝗灾。埃塞俄比亚农业部统计,约有6.5万公顷作物受灾,2200多万人口的粮食短缺问题雪上加霜。吉布提1700个农牧场中,有80%以上被蝗虫侵害,将近30%的人口面临饥荒。目前非洲之角的蝗虫还在不断繁殖,在3月和4月会形成新的蝗虫群,进一步加剧这一地区的蝗灾。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如果不加以遏制,蝗虫数量将大幅上涨,可能在6月份达到目前数量的500倍之多。
这场蝗灾还蔓延至西亚和南亚部分地区,已波及伊朗、也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据巴基斯坦农业部门统计,蝗灾已影响俾路支省超过4.5万公顷农田,损失约3000万美元。本月初,巴基斯坦宣布进入灭蝗国家紧急状态。在印度受灾地区,芥菜、蓖麻、孜然和小麦等农作物损失严重,甚至面临绝收。虽然目前蝗灾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印度农业部门预测,今年6月蝗灾威胁可能加剧。
造成此次蝗灾的元凶是“沙漠蝗虫”,它是非洲、亚洲热带荒漠地区河谷、绿洲上的主要农业害虫,飞行能力强、食量大。那么,此次规模如此之大的蝗虫群是如何形成的呢?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蝗灾预测高级官员克雷斯曼介绍,这场蝗灾危机要追溯到2018年的两场气旋风暴。
2018年5月,气旋风暴“梅库纳”袭击了阿拉伯半岛南部的鲁卜哈利沙漠地带,降雨促使沙漠中出现季节性湖泊。高温湿热的环境促进植物生长,为当地沙漠蝗虫的第一波快速繁殖创造了条件。五个月后,另一场气旋风暴“卢班”袭击了附近的也门和阿曼交界处,再度为蝗虫的繁殖推波助澜。在此期间,当地沙漠蝗虫繁殖了三代,数量增加了8000倍。
爆炸性繁殖后,为寻找新的食物,沙漠蝗虫开始了跨越大洲的“迁徙之旅”。 2019年1月,第一批蝗虫群蔓延至也门、沙特阿拉伯的其他地区,以及伊朗的西南部。2019年夏季,蝗虫群跨越红海和亚丁湾进入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2019年12月底,蝗虫群开始入境肯尼亚。此后,蝗虫群继续迁移,抵达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等地。与此同时,一部分蝗虫群经由伊朗入侵巴基斯坦和印度。
除了气候方面的原因,有人指出,地区局势动荡也成为此次蝗灾的“帮凶”。由于连年内战,也门缺乏防范蝗灾的系统和能力,导致蝗虫群不断壮大并向其他国家迁飞。在索马里,部分地区由恐怖组织控制,蝗灾防控措施无法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