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作为主食,是我国民众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而大米本身因气候、种植方式不同,在外形、色泽和香味上都各有讲究。虽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大米消费量和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中国大米其实并非世界最佳。自2009年开始,国际大米研究组织(The Rice Trader)每年举办一次“世界最好大米”比赛,参赛者多达几十个国家,至去年10月已经举办了10届。而去年获得冠军的柬埔寨茉莉香米总共拿下了4次冠军。
翻看历年冠军统计表可以发现,“世界最好大米”的头衔几乎被泰国和柬埔寨两个国家瓜分,只有2015年被美国大米夺魁。据了解,世界最好大米竞赛的要求十分严格,除了色、香、味等基本要求外,还要考察大米是否无农药、无化肥、无转基因、无公害、原生稻种等条件。
柬埔寨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高达29℃以上,气候炎热的同时雨季较多,这种气候非常适宜稻苗的生长。在土地资源方面,柬埔寨三面环山,中间环绕一个大平原,地处湄公河流域且坐拥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河流湖泊众多,土地肥沃。在农耕种植方式上,柬埔寨仍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工业发展落后,人们沿袭原始的撒谷种植方式,虽然效率低下,但同时也保证了作物生长过程的天然无污染。气候、土地、农耕方式是柬埔寨育成最好大米的三大得天独厚的优势。获奖的茉莉香米是一种长粒形的大米,色泽晶莹剔透而且咀嚼回甘,因其煮熟后发出淡淡的茉莉香味而得名,被当地人称为“白金”,不仅深受当地人喜爱还远销其他国家和地区。
随着全球大米消费量的逐年增长,对于大米主要出口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2018年,印度大米出口量为1137万吨,位列全球第一,泰国出口量为1114万吨排名第二,越南则以606万吨排在第三位。而柬埔寨仅为62万吨,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其实自2010年起,柬埔寨便颁令号召柬埔寨大米行业于2015年实现100万吨大米出口指标。然而至今为止,这一目标仍未实现。究其原因,技术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备;物流运输滞后,供应链成本高;信息不对等,市场渠道没有完全打开等成为主要原因。
如今的柬埔寨依旧沿用旧有农耕方式,一牛、一犁、一人的传统种植方式导致大部分耕地一年一熟,亩产量较低,不适用于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需求。同样,柬埔寨食品加工业不发达,如粗加工需配备的碾米机、烘干机,精加工的低温冷藏桶等各类仪器缺乏,许多大米不得不运输到邻国进行加工后再出口到其他国家。虽然,近年来由于政策支持,许多加工厂换上了新的设备,但是整体技术和基础设施水平仍然较低。
不同的农作物需要的仓储设施不同,这导致仓储分拣的成本不断增加,而且仓储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再加上物流和运输,整个过程耗时越长成本越高,利润差就流向了中间的加工商和出口商,进一步压低了农民的销售所得。
另外,柬埔寨国内互联网整体发展较为滞后,导致在信息获得方面存在生产者和市场不对等的情况。大米生产者了解到的市场信息十分有限,并不了解国际大米市场的需求走向,因此在推广和销售方面陷入一种十分被动的状态。而在市场渠道方面,柬埔寨大米出口的市场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中国、欧盟、美国等地,还有很多国家的市场没有深入挖掘。柬埔寨每年的大米产量可达1000万吨,但除去自产自销和出口部分,还有近400万吨的大米没有找到合适的市场销路。
欧盟是柬埔寨大米的主要出口国,因此欧盟对柬埔寨进行关税增收,对柬埔寨打击沉重。而中国作为从柬埔寨进口大米最多的国家,在今年1月与柬埔寨达成合作,宣布从柬埔寨进口的大米将增加至40万吨,今后3年内将向柬埔寨提供约40亿元无偿援助。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柬埔寨大米出口将迎来更多增长机会,中国和柬埔寨的合作也将更多地涉及农产品进出口这样消费和市场导向的领域。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中柬两国在包括大米在内的多个贸易方面都实现了“零关税”,作为柬埔寨的主要出口农作物,大米贸易有更多的增长空间。
而对于中国来说,柬埔寨市场的信息技术和工业发展方面可挖掘潜力很大,随着合作关系的巩固,可以推动更多国内企业的技术和服务出海,以大米贸易为轴心挖掘出更多合作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