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9月18日,由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支持,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和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会在江苏泗洪召开。来自全国100多个地市的市场监督管理单位相关负责人汇聚一堂,对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是科学有效的治理方式,也是食品安全治理的发展方向。希望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联控、联防,充分调动食品安全协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支持社会组织加强食品安全分析研究,强化食品安全行业自律。
与会专家就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传播与发布,如何利用大数据助力科学监管有效确保食品安全,以智慧监管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构建新时代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交流机制等议题进行探讨。
顾秀莲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并提出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会旨在加强食品监管部门交流沟通,分享监管经验体会,这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落实习总书记要求的重要举措,很有意义。
食品安全是人心工程、灵魂工程、良心工程、道德工程、人性工程,食品具有健康属性、娱乐属性、安全属性、时尚属性。食品安全是事关国家政治、国家战略、国家形象、国家安全、国计民生,事关千家万户、小康建设、社会稳定,是实实在在、认认真真的民生工程。食品安全信息化、溯源化、标准化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性、根本性建设的关键一环。
顾秀莲强调,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需要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锲而不舍。自2012年起,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编织了全方位、网格化、立体化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络,建设了一支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员的队伍。这支队伍,有的来自食安委各成员单位,有的来自地方政府,有的来自大中院校,有的来自行业协会、公益组织,这支队伍听党的话,敬业爱岗,走融合共治道路,长年坚守在保障食品安全前沿阵地,成为一支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发挥正效应的食安追梦人,促进了食品安全信息的科普传播和有力有效宣传,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影响力和话语空间,同时也是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元素。这是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独创性的举动,这是想干工作、会干工作的体现。
顾秀莲指出,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会已成为全面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会议,广受各方关注与好评。是监管部门交流沟通,分享监管经验体会的好平台,也为探索倡导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交流长效机制等提供了机会。多年来,监管信息员队伍不断壮大,这支队伍既是国家宝贵财富,也是中国食品安全报的知心知音,为切实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食品安全工作远在路上,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食品安全领域进一步实现政府、企业、社会、学界、媒体的协同共治,让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更上一层楼。
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会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食品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是人人关注又涉及到人人的大事、要事,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民生和社会稳定。而信息监管是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和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举措,也是重要前提和手段。因为要保证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少了信息工作监管是非常非常难以办到的。此外,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会也是提升监管水平的需要。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十分突出和强调要用信息化、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加强监管。同时借助先进技术、前沿技术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对于原来较薄弱的环节,这应该是关键一招。
金小桃提出,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要全面落实习总书记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要做到“四个最严”,从“最”字上下工夫的话,没有精准、精细、标准化、规范化的监管是达不到的。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以数据说话、以事实说话才有根有据。监管的实事求是,对于所有的食品单位才是最最幸福的。
对于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体系和能力建设,以及共享共赢的问题,金小桃提出了五点建议。
第一,加快建设统一权威的信息平台,并将信息员工作联网。第二,完善和提升监管信息体系的水平。不仅仅是政府、企业,而是社会各界都要关注的一个监管体系。第三,加大信息队伍和能力建设,提升人力从高端到中端到低端的全面化的过程。第四,加强信息和网络安全工作。做好信息安全的同时,一定加强网络安全的相关保护工作。第五,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实践,加强国际交流。第六,与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以及农业农村部等各个部委的相关数据信息共享共赢。为做好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建设,愿意跟大家一起共同把食品安全方面的大数据应用、存储、监管等工作,一起努力做得更好,从而共同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国家的食品安全工作作出应尽的贡献。
刘兆彬在主题分享中谈到,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工作面临着四个大新的形势和变化,即高质量发展的食品工业、高科技的食品业态、政府职能的转换和机构合并、媒体的新趋势新变化。这些,都对食品安全信息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挑战、压力、风险和责任。
针对高质量发展的食品工作,刘兆彬介绍,我国是一个食品生产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去年我国食品加工业产值超12万亿元,每日食品消费量达200万吨,食品生产企业规模以上的达12万家,规模以下的有35万余家。流通、餐饮两个环节的经营生产主体都超570万家和600万家,不可谓数量不多、数量不大。但是,我国食品安全生产的质量不高,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直到2008年以后,特别是2009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应当说十年后的今天,我国食品安全状况跟十年前相比上了一个大的台阶,有了非常明显的好转。目前,我国食品生产环节正在朝着工业型、科技型、创新型食品工业链发展。在安徽阜阳的一个砀山梨园,农民都使用手机APP进行浇水,喷洒杀虫剂等工作,偌大的一个梨园,只用手机操控,就都解决了。这种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对食品安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食品安全信息监管,面临最大的就是要抓质量,高质量发展才有高安全水平,所以,高质量发展的食品工业将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不断提升。
就食品安全体系信息化建设当前的重点工作,刘兆彬提出市场监管系统应重点做好“5+3”。即整合以后的大市场、大监管、大质量的食品安全信息工作。首先做到一个“5”,就是要找好5个对接点。食品安全信息的整体平台与市场监管部门的政务信息平台间的对接点;政府部门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与产业链间的对接点;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平台与消费者反馈的信息平台间的对接点;食品信息平台与社会共治平台间的对接点;食品安全信息与国际食品安全信息平台间的对接点。“3”具体为:一要建立食品安全数据库。大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小数据精确应用。二要建立专家库。各行业相关专家组建智库团队,定期作與情、产业、宏微观形势分析和国际同行交流等。三要建立食品专业知识库。如生物、医学、健康、化学、智能、物联网、量子化、微生物、组织、管理、营销、心理学等等相关知识和著作的资料库。有专人研究、跨界、融合、创新。
做好新时代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工作,应完善五大机制:第一,要制定完善严格的食安信息发布程序机制。第二,要进一步严格发布的内容范围,做到及时、真实、准确。第三,要建立完善信息安全发布的后评估机制。第四,要进一步完善食安信息发布的责任机制。第五,要严格信息发布的存档、分类和档案制度,至少存档2~5年。
朱长学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重要指示精神,指出了食品安全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之年。中国食品安全报在新的历史时期,将继续责无旁贷履行媒体的职责使命。以第六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会为契机,不断加强学习、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更好地在工作中实践和落实指示。
“牢记初心使命 深化改革创新 共治食品安全 共享美好生活”。六年来,由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倡导、发起的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员队伍建设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本报以媒体为平台,团结了一批来自食品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等部门相关人员;加强与各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密切配合,相应相依,相互支持,开展了大量工作,为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交流与联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长学指出,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作为第一部关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的党内法规,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以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这是对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负责,突出了人民至上的原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5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把食品安全提到关系中华民族未来的高度,第一次对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的要求进行权威阐述、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进入市场监管新时代后,党中央、国务院把食品安全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支撑,是做好新时代食品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这个《意见》,宏观而言,是全社会管理食品安全领域的指导思想和雷霆手段;微观来看,更是食品安全媒体的传播导向与工作纲领。朱长学介绍,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历经26年发展,成为食品安全领域最具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力的媒体集群。拥有三个”唯一”:《中国食品安全报》——是唯一一份国家级食品安全宣传主流媒体;“中国食品安全网”——是食品安全领域及我国食品行业唯一获得国家网信办颁发的“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的门户网站;“中国食品安全年会”——是由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于2002年倡议发起,由国家多个部委办局联合举办的全国性食品安全行业交流会议品牌。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与教育部相关单位联合创办《食育周刊》;分别与地方职能部门联合创办了《首都食品安全周刊》《食安浙江》《食安福建》《江苏食品安全城市创建》《食安中原》等多个专刊,这些专刊、专版、专栏,为各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一个国家级的舆论宣传阵地,全面地向全国推介当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经验与成果,展示了食品工业发展的新气象,达到了食品安全工作的社会共治、经验共享的目的。下一步,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扩大和健全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员队伍,加强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与服务平台能力建设,把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员队伍建设成为本报发展的有生力量、重要力量。
最后,朱长学强调,食品安全是建设健康中国的主要元素;食品安全信息的科普传播和有力有效宣传是食品安全提升监管影响力和话语空间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元素。希望与会贵宾、嘉宾和监管信息员同志们同心协力,集思广益,共谋食安大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光彩。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肖放出席交流会并致辞。
肖放表示,食品安全的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近些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国农药兽药残留限量标准达到9300多项,和国际食品法典基本接轨;建立了覆盖部、省、地、县、乡镇的五级监管体系,监管、监测、执法等四支专业队伍近20万人;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以《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等为核心构建的依法监管格局基本形成。全国蔬菜、畜禽和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6%以上,今年上半年达到97.2%。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农情的坚实路子,为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肖放指出,当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距离中央要求和老百姓吃得放心的新期待还有一定差距。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一些品种、一些药物上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未有效落实,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问题时有发生,2%-3%不合格的问题是难啃的硬骨头。二是产地环境污染在部分地区较为突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容易造成不利影响。三是“从田头到餐桌”全程监管机制尚未建立,对小农户监管比较薄弱,监管方法不能充分适应新要求。
肖放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公信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四个最严”和“产出来”“管出来”指示精神,坚持一手抓源头生产,一手抓执法监管,坚持一手抓源头生产,一手抓执法监管,做好以下五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提升绿色生产水平,重点是推进标准化生产。深入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创建一批标准化集成示范基地。加强产地环境治理,集中力量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突出问题,净化修复受污染耕地。深入推进农药兽药化肥等使用负增长。
二是提升品牌引领水平,重点是发展安全优质绿色农产品。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立一批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绿色优质农产品,树立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
三是提升全程监管水平,重点是构建新的监管制度。改进优化监测工作,提升监测的科学性、代表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加快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和追溯制度。探索构建乡镇网格化监管模式和村级协管员制度。
四是提升科技保障水平,重点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性需求。完善标准体系,抓紧构建一套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标准体系。研发快捷精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和设备,为基层快速发现问题提供技术性解决方案。加强风险评估工作,提高风险评估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强化舆情监测和科普宣传,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升公众消费信心。
五是提升监管法治化水平,重点是完善法规制度和长效机制。加快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化生产者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将小农户的质量安全责任入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绩效考核,强化随机抽检和监督抽查,督促引导各地多办案、办好案。
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二级巡视员王东出席交流会开幕式并致辞。
王东表示,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四个最严”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始终把维护进出口食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健全和完善新海关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提升治理能力,严守进口食品安全底线,把好国门,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放心。
王东首先介绍了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情况。随着贸易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持续增长,进口食品已经成为国人消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进口食品贸易的特点是:贸易额快速增长、来源更加广泛、产地更加多元、品种覆盖齐全,部分进口食品已经成为我国国内市场重要的供应来源。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和全世界都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因此,食品安全问题正在跨越国界,其影响形成了新的态势。
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高度重视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多年来,积极构建进口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
一是食品进口前严格准入。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将监管延伸到源头,认真把好输华食品国家(地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查、输华食品生产企业注册关,向输华食品国家政府和生产企业传导安全责任,从根本上保证进口食品安全。二是食品进口时严格监管。积极推进以“科学严密、便利高效、协调统一、公开透明”为特点的口岸检验检疫机制创新,采取证单审核、现场查验、抽样检测等措施监管进口食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口岸监督抽检、风险监测计划,确保监管的严密性,应用信息化系统部署监管指令,确保监管的统一性,及时对外公布未准入境食品信息,确保监管的透明性。对于不合格进口食品,海关均按照有关规定做了退运或销毁处理,未进入国内市场。有关详细信息在海关总属网站上每月予以公布。三是食品进口后后续监管。建立并完善进口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包括输华食品国家(地区)及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回顾性检查制度,对已获准入的输华食品国家(地区)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否持续符合我国规定进行检查,对已获注册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审查,不符合规定的提出整改要求,整改情况经评估仍不符合规定的,取消其准入资格;输华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要求进口商建立食品的进口与销售记录,这对于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进行快速、准确、有效处理极为重要;输华食品进口商或代理商通报制度,对发生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进口商或代理商的法人代表或负责人加强通报,督促其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其次,王东介绍了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情况。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针对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链条更长、食品安全热点焦点信息更敏感的突出特点,建立了专业和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开展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汇总和交流、共享工作。密切关注欧、美、加、澳、新、日、韩等五十多个国家的二百多个权威网站,收集包括国际组织以及境外政府发布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国内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制修订信息;我国出口食品被国外官方通报的不合格信息;国内外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热点、焦点问题等舆情信息,及时将上述信息进行分析并通报,起到了提醒、督促被通报部门或企业认真履行进出口食品安全责任的作用,为风险预警、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以及提高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提供了信息支撑。
最后,王东表示,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新时期进出口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完善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进出口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以更加便捷的通关环境,促进进出口食品贸易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杨玉兰出席工作交流会并致辞。
杨玉兰指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必须明确各方责任。食品安全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重大公共安全问题。安全离不开责任。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从国家战略高度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强调食品安全责任。可以说,落实食品安全责任,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也是食品安全法的法定责任和义务,必须高度重视责任、充分认识责任,深刻理解和把握食品安全责任的核心要义。
杨玉兰强调,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必须抓好责任落实。中国是食品消费大国,也是食品生产大国。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链条长、环节多、风险点多面广,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是抓好食品安全的根本前提和应有之义。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责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产”的责任,即企业的主体责任;二是“管”的责任,即政府的监管责任。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着力构建食品安全责任机制,确保食品安全出了问题能够真正找到根源。
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来说,食品安全出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食品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这也是食品安全监管需要破解的难点问题。从落实党委和政府责任来说,就是要按照食品安全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党政同责的责任,严格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切实当好食品安全战略的践行者、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食品安全底线的守护者。
杨玉兰表示,完善食品安全治理,必须推进社会共治。食品安全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形成社会各方良性互动、理性制衡、有序参与、有力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从食品安全实践来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是一种比较科学有效的治理方式,也是食品安全治理的发展方向。共治理念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原则,也是创新食品安全治理的重要内容。作为国务院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市场监管总局始终积极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以社会共治为路径的食品安全治理机制。我们将按照新的市场监管体系和综合监管要求,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充分激发社会各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最后,杨玉兰呼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主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联防联控、联查联动,群策群力、齐抓共管,不断凝聚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合力;要充分调动食品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大力支持社会组织加强食品行业分析研究,强化食品安全行业自律;要全面梳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和共性问题,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行业规范和食品产品标准,推动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良好环境;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能动作用,积极推动食品安全多元治理,着力构建食品安全共治格局。
江苏省食安办副主任、省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总监田丰出席交流会开幕式并致辞。
田丰指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创新是动力,共治是良策,共享是目标。近年来,江苏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突出“四个最严”,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持续稳定向好。特别是去年10月下旬机构改革以来,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效开展,各地紧跟改革节奏,食品安全工作新体制机制基本确立;严守安全底线,大排查大检查大督查等隐患排查行动深入推进;突出贯彻落实,各项工作目标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主动应对,突发及舆情事件得到稳妥处置。全省始终保持工作连续性,确保工作不断、节奏不慢、压力不减,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
田丰强调,做好信息工作,掌握“第一手情况”、开展“第一时间研判”、实现“第一时间发布”,对密切联系群众、把握社情民意及更好地服务监管决策有着重要意义。江苏始终将做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推动信息工作与监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打好保卫食品安全的人民战争。一是在政务公开上下功夫。集中力量做优做强门户网站和“江苏市场监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政策导航、抽检公告、消费警示和案件查处等信息,着力打造政务公开、信息发布、政民互动、办事服务的“掌上”平台。二是在舆情应对上下功夫。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加强与网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把食品安全监管的应急管理和舆情引导纳入党委、政府应急管理总体布局。3月份以来,每周发布1~2期舆情监测报告,提高了苗头性舆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的能力。三是在风险会商上下功夫。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风险会商制度》,与卫健委、公安等部门就食品安全风险,开展更加主动、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会商工作,加强日常监管信息的互通共享,为做好协同监管打牢基础。四是在新闻宣传上下功夫。充分运用传统主流媒体、新兴媒体等资源,聚焦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工作,通过组织新闻发布、开展深度报道、组织专题访谈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报道,全系统许多亮点工作和典型经验得到了新华社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从概念层面走向实际应用。对于如何努力实现数据驱动下的智慧服务和精准监管,田丰提出,应顺应新形势新要求,牢固树立大数据思维,创新信息工作方式,着重念好存、通、用“三字经”。
突出一个“存”字,加强信息归集。依托市场监管部门采集和掌握的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从出生到消亡的数据,高标准推进市场监管信息数据的采集、梳理、汇聚、整合,建设数据仓库,铸牢数据底盘。突出一个“通”字,加强信息共享。不断拓展信息交流的渠道,创新交流的方式,深化交流的内容,为内外部信息数据的互联共享和开放利用创造条件,为风险共享、风险会商、风险共治提供轨道平台。突出一个“用”字,加强信息运用。有针对性地开发信息数据应用项目,让各种各样的业务用车在大数据的轨道上跑起来,在政务公开、风险管理、应急处置、信用监管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