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魏度
梦想成为A股“进口食品第一股”的品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品渥食品),难言顺利。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品渥食品经营业绩增长缓慢,近两年的营业收入原地踏步,而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增长则靠压缩费用。
品渥食品的经销商不稳定,每年变动数百家。近三年,每年向公司预付款的前五名经销商也不断变动。
备受关注的是品渥食品造血能力严重不足。2016年至2018年,公司每年的经营现金流均为净流出,公司因此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去年,公司无奈举债过亿。令人不解的是,在举债之前,公司将3000万元分给股东。
压减费用增利
品渥食品成长性明显不足,公司对德亚乳品存在明显依赖。2016年至2018年,品渥食品乳品销售收入分别为4.98亿元、6.28亿元、7.92亿元,占公司营收的比重为45.33%、51.73%、63.40%,占比逐年上升,成为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其中,德亚乳品的销售额为4.58亿元、6.08亿元、7.85亿元,分别占乳品销售收入的91.97%、96.82%、99.12%,占比也逐年上升。可见,德亚乳品已成为品渥食品收入的主要来源。
然而,近几年,德亚乳品的毛利率在逐年下降。2016年至2018年,德亚乳品毛利率为40.56%、38.29%、37.99%。同业乳品毛利率在34%左右。
实际上,品渥食品发展计划停滞。经营业绩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10.99亿元、12.16亿元、12.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6%、10.64%、2.85%,增速大幅放缓,去年更是低至个位数,几近原地踏步。
然而,就是这样的增速,市场质疑品渥食品存在虚增营业收入嫌疑。
同期净利润为3842.48万元、6377.69万元、7807万元,看上去增长较快,实则不然。近三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为—2514.04万元、—789.36万元、597.56万元,由负转正,除了公司获取的政府补助逐年增多外,2016年、2017年的股份支付费用影响了非经常性损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则为6356.52万元、7167.05万元、7209.44万元,增长缓慢,去年净利润仅比2017年增加42.39万元,几乎没有增长。
实际上,近三年净利润之所以能够勉强增长,可能是压减费用所致。
2016年至2018年,品渥食品的期间费用合计分别为4.19亿元、3.81亿元、3.86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10%、31.31%、30.86%,呈逐渐下降态势。
期间费用中,管理费用分别为4618.69万元、2381.72万元、2484.62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20%、1.96%、1.99%,财务费用分别为716.75 万元、454.88 万元、501.5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65%、0.37%、0.40%。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合计起来,与销售费用相比,相对较低,对净利润影响不大,考虑到非经常性损益影响,销售费用变动对扣非净利润影响更为明显。
2016年至2018年,品渥食品的销售费用分别为3.65亿元、3.52亿元、3.56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33.25%、28.98%、28.47%,占比逐年下降。2016年营业收入最低,销售费用反而最高,去年的销售费用仅比2017年增加373万元,增幅为1.06%,低于销售收入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