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
首页 > 食品新闻 > 国内 > >

贵州锦屏茯苓产业再起 群众增收添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30 08:40:23 来源:互联网
  

“这些都是去年7月种的,现在就能收获了。”“如何下种、怎么防虫这些可一步都不能马虎。”日前,在锦屏县钟灵乡寨稿村,47岁贫困群众杨春林一边挖茯苓,一边给记者介绍。


图为杨春林正在挖茯苓。

山坡上,茯苓已基本成型,每隔几米就能找到一个松树兜,树兜周围布满了茯苓,用锄头掀开土,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

记者将挖出来的一个茯苓掰开,只见内部呈白色,还有断面颗粒性,用力一捏,即刻变成了粉末状。

“你拿的这个茯苓好啊,色白皮薄还有根,是上等货。”杨春林惊喜地对记者说,说完他用手掂量了一下,“少说20斤,不过我种过最重的茯苓曾达50斤呢!”

从2012年起,杨春林便在锦屏县和天柱县多个地方小规模零散种植茯苓。2017年,他在500个树兜下种的茯苓产出7200斤,收获了21600元。

2018年7月,在帮扶干部杨鑫的引领下,杨春林与另一户贫困户杨启成搭伙,在寨稿村流转了30户村民130余亩土地发展油茶,并利用山坡上的1000多个松树树兜,套种了茯苓。

杨春林种茯苓,只是锦屏县的种植户之一。

上世纪70年代,锦屏县有许多茯苓加工厂和小作坊,后来还成立了锦屏县茯苓开发基地。锦屏的茯苓加工产业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财政税收、贫困农户脱贫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0年以前,锦屏县茯苓加工只是小规模经营,小打小闹。那年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落实,渐渐地发展到联户加工。”茅坪镇70岁的龙咸钧便是其中之一,他向记者道出了锦屏县茯苓加工产业的一段历史。

作为全国著名的林业县之一,锦屏县生长着大量的杉、松树。而茯苓是一种腐生真菌,在自然界中通常生长在松属植物经砍伐后的松蔸、树桩或朽木上。古称茯苓为“松腴”“松茯苓”,意即松之精华,其营养来源与松树的密切关系。

靠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上世纪80年代,锦屏县茅坪镇成为了当时茯苓产业加工的主要集散地,各地做茯苓生意的老板都云集此地。

“当时,整个茅坪镇加工茯苓的就有128户,基本覆盖了镇上家家户户,那时上等的茯苓每公斤能卖到30元,每次出去跑一趟,我起码都有十余万元的收入。”龙咸钧回忆。在茅坪镇,普通加工户月收入基本为3000元至3500元,而像龙咸钧这样的大户每月收入在万元以上。

茅坪镇的茯苓加工做得风生水起,锦屏县内的货源地也远远不能满足加工业的需求。除了本县的启蒙、隆里、八飘、花桥等地,还有天柱、黎平、从江等外县,甚至还有云南丽江、四川辅威、湖南靖州等省外地区都成为了茯苓货源地。

“拖拉机、汽车、卡车都在拉货,后来加工大户们联手,在外省进货时还动用火车皮拉货。”龙咸钧感叹。经过加工后的干茯苓、平片、卷筒、茯苓丁、剪边碎、茯苓粉末等,因为品质较好,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出口国外。

然而,茯苓产业的发展并非一路向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茅坪镇的茯苓加工业逐渐步向了衰亡。

1997年,由于国家对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松、杉树被控制砍伐,再加上几十年的砍伐,松树数量锐减,由松树种植茯苓的货源日益稀少。供货方价格抬高,茯苓购买方加工后获利少,市场对茯苓的需求量日渐饱和,销售市场不景气,许多加工户都转型了。

日积月累,锦屏县的茯苓种植与加工等规模远不及当初。截至目前,锦屏县共有茯苓面积310亩(按照60个树兜算1亩),其中,2018年续存200亩,2019年新增110亩,主要分布在隆里乡与钟灵乡。

“虽然种植不多,但对于茯苓的发展来说,是老百姓脱贫增收的一条渠道。”锦屏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龙远生说,“我们将规划扩大茯苓种植面积,预计到2020年,县内茯苓种植将达到1000亩,全力带动群众增收。”(李丽 杨仁生)

版权所有: 中国食品饮料招商网 Copyright(c) 2016-2019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8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fw@service.com
中国食品饮料招商网打造全国快消食品招商代理信息服务平台,食品进出口招商代理、小食品招商代理经销商、食品饮料招商代理网站,免费服务让食品企业诚招代理商买卖最好的食品。
未经中国食品饮料招商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